评论 | 给地域文学史更多的关注

文旅中国   2023-08-31 16:25:13


(资料图片)

中国文学史堪称一部漫长而辉煌的历史。事实上,悠久的中国文学史,或者说形成于中国的传统文学,乃是随着各地的文学发生、发展而繁荣起来的。从一定意义上讲,中国文学的辉煌,正是地域文学繁荣、聚合的折射。前不久一本60万字的《淄博文学史》进入了人们视野。展卷阅读,底蕴深厚的齐文化、灿若晨星的淄博文学、丰赡精雅的叙事风格,带给人很多享受和启示。与此同时,我们还阅读了《河北当代文学史》《河北古代文学史》等地方的文学史。阅读这些地方文学史,一种感觉油然而生:由于中国历史悠久、幅员广阔,所以中国地方文学的发展历程极其丰富,散发着耀眼的光芒。可以说,地域文学是一扇视野宽阔之窗,地域文学史应当引起学术界更多的重视。

长期以来,学界普遍认为,近代著名学者梁启超先生的《近代学风之地理的分布》《中国地理大势论》等是较早涉及中国地域文学的论文。在他看来,地理环境与学术文化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。这为此后的地域文学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。

回望历史,从晚清到今天,中国文学史的撰写不曾间断。一个多世纪以来,不仅有老一辈学人编写的各种版本的《中国文学史》刊行,而且不断有后学尝试重写文学史。在此基础上,中国文学史的书写也带动了地域文学史的研究,相继出现了《岭南文学史》《湖南文学通史》《山东文学史》等专著。更为可喜的是,除了省级文学史外,市域文学史的撰写也开始兴起,比如《淄博文学史》《插图本苏州文学通史》等陆续出版问世。这样的文学史书写,可谓一种承前启后、补苴罅漏的文学观照,对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具有不可小觑的时代意义、借鉴价值。

地域文学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。从某种意义上说,中国文学便是由丰富的地域文学构成的,没有地域文学就没有中国文学。如果把中国文学史比喻为一个百花园,那么众多的地域文学便是这百花园中的一朵朵奇葩。虽然从全国范围看,能进入中国文学史的基本都是大作家,都是有影响力的作品,但地域文学成就也不能忽视。这是因为,中国文学史纵然包罗万象,但要囊括或者涵盖一切文学,简直是不可能的。在此背景下,地域文学史从浩如烟海的文学史料中,积极开掘、整理本地文学发展的历史踪迹,就显得尤为重要。以《山东文学史》为例,尽管中国文学史会对蒲松龄、王士禛等著名文学人物不吝笔墨,但还有一些文学人物、作品,由于种种原因被轻视乃至被忽略,有待地域文学史去拾遗补阙。

一个地方文学成就的形成、孕育,根植于当地的文化沃土,是本地文学家精神创造的结晶。由于地域文学史对当地政治、经济、文化、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关注,它的意义就不局限于文学史,同时还是思想史、文化史、社会史等,地域文学史具有自己的价值体系与传承模式。也正因为如此,它对于当地的读者而言,更具亲和力。研究地域文学史,可以了解这个地区的读者,也可以从中获得从中国文学史上读不到的东西,得到更多不为人知的珍贵资料。比如我们通过对河北文学史的阅读,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到河北历史悠久,文化底蕴深厚,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,河北人民创作了独具特色的燕赵文化。在古代文学史上,河北这块土地上曾走出和汇集了建安七子、高适、纪晓岚等一大批杰出的文学家。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,晋察冀革命根据地聚集了大批优秀文艺工作者,创作了许多爱党爱国爱人民的优秀作品,热情讴歌了燕赵儿女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,极大鼓舞了军民斗志,为革命战争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。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,同样也显示出河北文学的辉煌成就。

近年来,地域与文学的关系逐渐进入学术视野,很多学人将研究的触角转移到地域文学、家族文学这两个方面,并取得了丰硕成果。由此可见,地域文学史的撰写,有助于推进地域、家族文学的研究,进而为传承与弘扬家风、家学、家脉,提供具有典型意义的地域文化、家族文化样本。正如文学研究者所言,文学是文学家的心血,是文化中富有生命意识、感性活力的部分。文学是大文化的一部分,地域文学既是文学亦是地方史。编纂地域文学史,以大量的地方史为依据,全面、系统地介绍地域文学的发展状况,既是对本地文学的一次全景式的展现,又能很好地起到保护地方文史资料的作用。

地方文学涌现出的优秀作家和经典作品,是中国文学乃至中国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,也是繁荣中国文学艺术的宝贵资源。基于此,重视地方文学史,既有利于深入挖掘整理地方文学史料,又有利于各地文学的交流,同时也有利于大大丰富中国文学史的宝库。

纵观当下我国地域文学史的编撰,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说,都显得较为不足,有的地方尚属空白。地域文学是一座文化富矿。此前的地域文学史撰写,在地域文学的保存和传播方面迈出了可喜的步伐,大大丰富了中国当代文学史,值得肯定。未来,期待更多的优秀地域文学史面世,让地域文学发挥应有的价值。

相关新闻